- 小奇取名网
- 闵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闵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2位。
闵姓源出有一: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上古周朝时,鲁国君鲁庄公死后,他的儿子名叫启,后继位为君,是为泯公。启继位不到两年便被庆父所弑,因年纪尚轻,谥号鲁闵公。古代闵与悯、愍字义相同,都有怜惜之意。鲁闵公的后世子孙以其谥号“闵”为姓,称为闵氏,世代相传。
闵姓历史发展
闵姓基本介绍
闵,姓氏。
闵姓得姓始祖
姬启、闵马父、闵损、刘闵、闵琨。
闵姓各支始祖
闵玄:梁大通初自浔阳举贤良为歙州令,遂家于歙西孝悌乡。(新安歙西岩镇闵氏家谱)
闵将仁:将仕公,南宋宝庆间由济上南迁,世居吴兴。(吴兴闵氏宗谱)
闵思孝:明季由江阴后胜迁居本邑北沿塘闵家场。(闵氏宗谱)
闵福泰:明永泰间由进贤徙居湘阴羊山。(湘阴闵氏家谱)
闵璋:明正德间由丰城正信乡赤塘里小塘徙居宁乡。(为宁闵氏六修族谱)
闵尚爵:清雍正间自湖南邵阳县迁居成都府新都县回村二甲牛家营。(新都县闵氏族谱)
闵万二:南宋高宗建炎三年由江西南昌县麻丘茅坊庄迁居湖北武昌县灵溪乡灵四里清水潭。(湖北大冶闵氏宗谱)
闵姓姓氏源流
闵(mǐn)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庄公之子子开,属于以谥号为氏。
春秋时期的周惠王姬阆十三年(公元前663年),鲁国君主鲁庄公姬同逝世,其子公子启继位为君,是为鲁湣公。姬启继位不到两年,便被叔叔庆父所弑,因年纪尚轻,因此谥号为“湣”,意思就是“光彩相耀、幽蔼炫乱”的年华,因此史称鲁湣公。春秋战国时期,“闵”、“愍”、“湣”、“锉”等字义相通,都有在大门口吊孝、怜惜、痛心之意,因此,鲁湣公又称为鲁愍公、鲁锉公、鲁闵公,但是,绝不能写作“鲁泯公”,“泯”如果用作谥号,那就是被水淹死的意思。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闵马父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
氏闵马父,又称闵子马,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主要活动年代在(公元前550—前520年)前后,他留有一句千古传诵的至理名言:“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十年之后的周景王二十四年(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世为周王室卿士的原氏家族在王朝的“铸无射变法”、“庶孽之祸”、“王子朝之乱”等一系列政治内乱中,遭到了彻底的灭门之灾,果然让闵马父说中了。
在闵马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马氏、闵子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闵氏,世代相传至今。 至于冉闵“姓冉或是闵”,争论不已, 当前多认为冉闵姓冉。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闵损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闵、骞,仲尼弟子闵子骞之后。”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鲁国汶上人(今山东鱼台大闵村),是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在著名的七十二贤人之中排列第二。闵损后来追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逝于泰山脚下(今山东长清)。闵损葬于何地尚无确址,但其儿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却是人所共知。闵家寨的闵子祠面积约有二十余亩,曾十一次重修,有碑碣百余通,正阳门三间,上悬清朝乾隆大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今尚有遗址,是海内外闵氏族人续谱和祭祀之处。
在闵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骞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宋国闵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闵邑,是夏、商时期的古有缗国所在地。有缗国君主为姚姓,是虞舜的后裔,属于东夷族世系。在史籍《左传·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中记载:“椒举曰:‘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 在史籍《左传·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晋国的叔向对韩宣子曰:“桀克有缗,以丧其国。”在典籍《韩非子·十过篇》中记载:“昔者桀为有戎之会,而有缗叛之。”在史籍《史记·楚世家》中也记载:“伍举曰:‘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贾逵注曰:‘仍、缗,国名也。’”
在齐桓公吞并了缗邑(闵邑)之后,留居故地的原宋国遗民(有缗国遗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就是金乡闵氏。
源流五
源于芈姓,出自西汉末期鲁顷王刘闵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汉王朝的鲁国藩王族,发派祖名叫刘余,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是程姬。刘余于西汉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被汉景帝封为淮阳王,第二年改封鲁王,建都鲁县(今山东曲阜古城),遂从长安迁居曲阜,肇基刘氏宗室的鲁藩王族。
只有末代鲁王刘闵家族,在以后的历朝历代皆抬不起头来,纷纷被迫改为他姓,如王氏、文氏、鲁氏等等,其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至于冉闵 姓冉或是闵,争论, 如今多认为冉闵姓冉。
闵姓世系传承
1.鲁闵公生闵子鲁。
闵子鲁生闵泽。
闵泽生闵伯衍。
闵伯衍生闵子建。
闵子建生闵子马(一作闵马或闵世恭,尊称闵马父)。
闵子马的元配姜氏生闵损(闵子骞),闵子马的继配乐氏(一作姚氏)生闵需(一作闵革)、闵如(一作闵蒙)。
闵损生于曲阜,卒于齐州,闵损生一子:闵沃盈。
闵需,无后。
闵如,迁居陇西(今属甘肃省)。
2.后有闵煌、闵子汶,分别自称是闵损的63世孙(家谱中误作“64代孙”)、64世孙(家谱中误作“65代孙”)。
闵姓迁徙分布
闵氏或是比较典型的汉族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五位,人口约六十八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3%左右。闵姓也是韩国人的姓氏。
上古周朝时,鲁国的鲁庄公死后,他的儿子名叫“启”,当了国君,当时还很年轻,只过了两年,就被人杀害了。后来王室追加封号给他,称为鲁闵公。闵,就是怜悯,可惜,痛心的意思。好在鲁闵公已经有了独生子,后来他的子孙,就取闵字作为姓。闵姓来源于鲁国公族,而鲁国公族又来源于周朝王族,因为周朝刚建立时,周王族中有一位叫伯禽的,被分封到鲁地,建立了鲁国。而再追溯上去,周朝王族又是黄帝中重要的一支,周的始祖叫后稷,后稷就是黄帝嫡传后代。闵姓后来在陇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陇西望。闵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闵氏源于鲁国国都——今山东济宁曲阜。战国时鲁地先为楚国所灭、后为齐国所据。闵氏子孙散居山东。秦汉之际,因避乱、仕宦、谋生等原因,逐渐迁于今陕西、河北、河南、山西等省。春秋时周大夫闵子马封地陇西,历两汉四百余年,为陇西望族。东汉中叶,陇西闵氏部分后人西迁山西太原,昌盛为太原郡大族。西汉光武中兴,闵业因功受封为关内侯,子孙遂落籍于今陕西西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之一开始了,闵氏后人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避乱进入今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湖北等南方省份。
唐宋之际,逐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播迁开来。北宋年间,闵称道出使高丽。后定居朝鲜骊兴。宋末元初,有避乱进入今广东者。明初,山西闵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甘肃、山东、河南、宁夏、北京、天津、陕西等地。明中后期,大槐树河南洛阳一支迁徙山东青州、临朐交接地(青州支—闵广祯补充)。明末,有沿海之闵姓渡过台湾海峡,播迁于台岛,也有飘洋过海,远徙东南亚及欧美各地。历有清一代至今,分布区域更广,今东北三省、内蒙、云贵高原等地均有入迁,可谓开枝散叶,四处有籽。
今江苏省的泰州市、仪征市、苏州市、如皋市、扬州市、扬中县,辽宁省的锦州市、辽阳市、彰武县,山东省的曲阜市、滕州市闵楼村、费县、青州市,安徽省的宿州市、六安市金寨县、宁国市港口镇,河北省的博野县,上海市,北京市通州区,陕西省的商洛市、安康市,湖北省的武汉市武昌区、黄陂区、广水市、麻城市、汉川市、仙桃市、孝昌县、房县、通城县,大冶市,江西省的南昌市、鹰潭市、永修县、九江市、赣县、德安县,浙江省的嘉兴市、桐乡县、湖州市吴兴区,贵州省的贵阳市、瓮安县、毕节市、锦屏县,四川省的泸州市、新都县,河南光山县、许昌市、桐柏县,香港特别行政区,陕西省的商洛市,重庆市的万州区、彭水县,台湾省的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均有闵氏族人分布。
补充:安徽无为县的闵姓族人,为明朝末年从江西东北部接近福建处移民濡须,即今无为县。族人大约有数千人,现居住无为的就有千人,至今仍保留民国初期的族谱,其中有祖坟分布图。在闵姓的60来万人里,无为闵姓算是繁衍茂盛了。当属闵姓的最重要一支了。无为的闵姓应来自于魏晋时期的江南移民。
闵姓各地分支
骊兴闵氏
宋时,闵损后人闵称道为使臣出高丽。后定居骊兴。为朝鲜望族,绵延500余年。高丽王朝时代,出太师闵令谋、刑部侍郎闵湜、太子少保闵公珪、大将军闵曦、元敬皇后。朝鲜王朝时代,出大司宪闵汝翼、骊平府院君闵孝曾、议政闵梦龙,右议政闵熙,汉城府尹、右赞成闵馨男、仁显皇后、明成皇后。
吴兴闵氏
自宋朝宝庆年间由汶上(山东济宁)南迁,世居浙江湖州吴兴晟舍,为望族。明朝天顺年间至明末,吴兴闵氏人文鼎盛,出仕为官者二三十人。有“仁舍闵氏尚书五个半”之誉。(当前只考证到四人,即闵珪、闵如霖、闵洪学、闵梦得。另一人不知何指。半个应是闵珪外孙潘季驯。潘季驯(1521—1595)字印良,号印川,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历任工部、兵部、刑部尚书。明朝水利专家。治黄河有功,六蒙褒典。著有《河防一览》。史称“天下治黄第一人”。卒。加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
万历年间,吴兴闵齐汲首开雕版套印之先河,刊刻善本秘籍。与族人闵齐华、闵象泰、闵裕仲、闵道扬、闵遇洙、闵尔容、闵维、闵邃、闵果、闵应协、闵声、闵迈德、闵镇远、闵元衢、闵文振、闵百顺、闵自寅、闵昌道、闵昭明、闵映张、闵映壁、闵振业、闵振声、闵景贤、闵无颇、闵萃祥等三十余人历时20余年,刊刻印刷书籍计117部145种。其双色、三色、四色、五色套印之经、史、子、集翘楚同懠。士民争相垂涎而购,风靡天下为一时之冠。世称“闵刻”。
闵姓传统文化
闵姓郡望堂号
郡望
鲁郡:也叫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堂号
陇西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孝悌堂:闵损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父这才饶恕了后妻。从此以后,继母对待闵损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孔子称赞闵损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闵氏后世族人以孝悌为荣,立孝悌堂。
骊兴堂:朝鲜闵氏始祖闵称道为闵损的后代子孙,在北宋年间以使臣身份渡海,后来被高丽王朝挽留,定居在骊兴(今韩国京畿道骊州),成为朝鲜及韩国闵氏的始祖,因以为朝鲜、韩国闵氏堂号。
闵姓宗祠楹联
四言
源自姬姓;望出陇西。——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闵姓的源流和郡望。
芦衣感母;简牍相夫。——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幼时受后母虐待,冬天的棉衣里被装入芦花,后母的亲生二子则是棉絮。他父亲知道了,要赶走妻子。闵损说:“母在一儿寒,母去三儿单。”后母听了,感悟而悔恨,从此待三个儿子都一样。下联说清代钱塘人闵怀英,字畹馀,方祜俊的妻子,善写笔札,曾在官署中帮丈夫管理文牍。又能诗,有《猗香楼吟稿》。
望隆五俊;德列四科。——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广陵人闵鸿,与薛兼、纪瞻、顾荣、贺循号称“五俊”(五个杰出的人)。初人京城洛阳,司空张华就叹道:“此人是南金(南方杰出的人才)啊!”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也认为他是奇人,说:“此人不是龙驹,也是凤雏。”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闵损。四科,指儒家评论人物的分类,包括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闵损被列入德行科。此联另有版本上联为“望隆五俊”。
英才独秀;纯孝流芳。——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闵鸿与薛兼、纪瞻、顾荣、贺循号称“五隽”(亦称“五俊”)。张华见而叹曰:“此南金也。”二陆深奇之,曰:“此儿非龙驹,当是凤雏。”下联典指春秋鲁·闵损事典。
德行世泽;贤孝家声。——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春秋时期鲁国的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德行第一事典。
五言
廷甲廉为政;子骞孝传家。——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万历进士闵廷甲。廉直有声,官至通政使。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孔子弟子闵子骞,以孝闻于世。
正斋秦汉志;仲叔节士风。——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画家闵贞,字正斋。善画,工篆刻,被誉有“秦汉遗志”。下联典指东汉名士闵贡,字仲叔。世称节士。
七言
门庭兴旺家声远;文章华国道脉长。——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鹤顶格典嵌闵姓的“闵”字析字联。
万卷图画秦汉志;千寻竹斋翰墨情。——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闵贞事典。下联典指清代画家闵冰翊,本朝鲜人,侨居沪上,所居曰“千寻竹斋”。
十一言
德行纯全,单衣顺母言无间;志操高洁,片肝累令寓移开。——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闵春秋时鲁国人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事典。下联典指汉代贤士闵贤事典。
闵姓家谱文献
全国闵氏族谱三卷,(民国)闵燮忠总理,闵延光编纂,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高县川剧团。
全国闵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排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湖北黄陂闵氏宗谱十八卷,(民国)闵民安、闵云安编,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阎闲堂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九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湖北菫春菫阳闵氏宗谱三十六卷,(民国)闵炳荣、闵华轩纂修,民国元年(公元1912)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浠水县档案馆。
四川新都闵氏族谱三卷,(民国)闵昌铨纂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石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有二部)。
四川新都闵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闵昌铨纂,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石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夏墅闵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李讷芝纂,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闵氏宗谱十卷,(民国)闵信祖续辑,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孝友堂活字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闵氏宗谱,(民国)闵民安、闵之安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阴闵氏家谱,(清)闵承涵等纂修,清光绪七年植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六~八娟、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阴闵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植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五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新都县闵氏族谱,(民国)闵昌铨纂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石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宁乡闵氏六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百原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歙县新安歙西岩镇闵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闵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九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闵姓字辈排行
闵氏嫡支通天谱字辈:“克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希言公颜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希(士)言(伯)公(文)彦(朝)承(永)宏(以)闻(质)贞(用)尚(之)衍(茂)兴(起)毓(钟裕)传(振)继(体)广(京)昭(显)宪(法)庆(泽)繁(羽)祥(瑞)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河南许昌闵氏字辈:“坤均林长”。
河南桐柏闵氏字辈:“圣育敦行富禄全礼仪光明大森林永常青”。
河南光山闵氏一支字辈:“自文志学仕朝正万世长永远光天德道大银家帮”。
河南光山闵氏一支字辈:“国家朝政庭守映辉忠传继世义绍文林”。
贵州锦屏闵氏字辈:“开武启文德效昌明英贤召振万世长存”。
贵州贵阳闵氏字辈:“寿世清思书承启文章华国”。
贵州毕节闵氏字辈:“世清(卿)诗书承启文”。
贵州闵氏一支字辈:“文水正大兴世得启元名包华赵师成损发定国能”。
湖北武昌闵氏字辈:“宗文单学第师启之育立世代鸿运远昌隆俊业开”。
湖北黄陂孝感闵氏字辈:“肇衍正中,经文行懋,祚贤鸿宣,崇瞻锡佑,永启嘉征,绍敬猷茂,开恩和顺,定兆吉祥,君训典发,献宝伟康,先朝应善,春哲宜扬,金科玉福,志达高尚,仁道昭美,由良安邦,华章荣凯,庆祝其昌。”。
湖北广水市闵氏字辈:长宏家国传,才学显德圆,知书开支达,文武保安全。
湖北房县闵氏字辈:“耀治国兴传”。
湖北仙桃闵氏字辈:“诗书言仕……”
江西永修闵氏字辈:“宗先德营盛邦昌道定亨光耀呈祥瑞”。
江西德安闵氏字辈:“善信期长永功荣树克新”,“圣泽恒扬清高礼”。
江西南昌闵氏字辈:“良美彰庆誉星罗布宇中道拳洙泗体孝至神明通磊节标炎汉清操正万钟敦厚绵得泽纯朴裕家风”。
安徽金寨闵氏字辈:“司启之育立世代鸿运远昌隆竣业开”。
北京通州闵氏字辈:“文光乃树……”
四川遂宁闵氏字辈:“学道正意诚,微纪宏忠云,泽远含光清,世守先梦吉,少世永怀真。”
闵氏一支字辈:“学有应万政子言世文致德崇先代纯孝绍前永贤”。
闵氏一支字辈:“孝善岚养……”
闵氏一支字辈:“永启家征绍”。
闵氏一支字辈:“中世连怀广照现庆凡祥”。
湖北麻城闵氏字辈:“文德承先泽,辉元耀国光,顺朝从庆炎,后续有忠良。
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闵楼村现居2000余口闵姓。
闵姓姓氏名人
闵姓历史名人
闵马
又名闵子马、闵马父。春秋鲁国人。周大夫,封地陇西(甘肃临洮)。博古善论,有明见。
闵损
(前536—前487)。字子骞,春秋鲁国汶上人(山东济宁),孔门“十二哲”之首,以孝悌闻,以德行称。为人持重少言语,言必有中。为费邑宰(?)历代追封“费侯”、“费公”、“琅琊公”、“先大贤”。
闵业
西汉人。素有忠义。初为掾,与寇恂谏耿况归光武帝,以军功封关内侯,官至辽东太守。
闵纯
字伯典,东汉人。汉末冀州别驾。时袁绍阴夺冀州,刺史韩馥欲举州降,纯等苦谏不从。绍至,冀州带甲而降者数十万。独纯与长史耿武二人凛凛以书生之躯仗刀据城,兵不能禁,后为绍将文丑所杀。
闵贡
字仲叔,东汉山西太原人。家贫,有操守、性恬静。不受无功之禄,自惭口腹之累。世称节士。汉末为河南中部掾。十常侍之乱救驾有功,进郎中,封都亭侯。
闵鸿
三国吴广陵(江苏扬州)人。仕吴为尚书。入晋,征不就。少美文才,有“南金”之誉。集三卷,佚。今存《亲蚕赋》、《琴赋》、《羽扇赋》、《芙蓉赋》、《莲华赋序》、《与刘子雅书》。
闵延言
洪州豫章(江西南昌)人,唐代文学家。文格高绝,有西汉之风。有《渔腹志》传世。
闵顼
洪州豫章(江西南昌)人,唐代将领。初为安南戍将,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钦化军节度使。
闵本
字宗先,河内(河南武陟)人。性刚正敏给,而刻志于学。早岁得推择为礼部令史,元御史大夫不花奇本之才,辟以为掾,平反冤狱,甚有声。擢御史台照磨。顷之,迁枢密院都事,拜监察御史,迁中书左司都事,五转为吏部尚书,移刑、户二部,皆以能见称。
闵逊
乌程人(浙江吴兴)。元末名士。张士诚起兵逐鹿,以“国宾先生”礼聘。逊拒不受,隐于金盖山。再三相逼。逊伪装疯癫而去,云游天下三十余年。
闵珪
(1457—1539)字朝瑛,乌程人(浙江吴兴)。闵逊从孙。明朝天顺八年进士。授御史。出按河南,以风力闻。成化六年擢江西副使,进广东按察使。孝宗嗣位,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入为刑部右侍郎,进右都御史,两广总督。弘治七年迁南京刑部尚书,寻召为左都御史。十一年,东宫出阁,加太子少保。十三年为刑部尚书,再加太子太保。六年十月卒,年八十二。赠太保,加光禄大夫上柱国,谥庄懿。有《闵珪文集》十卷。
闵如霖
乌程人(浙江吴兴)。闵珪从孙。太学士。嘉靖三十年任国子祭酒。官至礼部尚书。有《午塘先生集》十六卷 、《师望》、《修南城门记》。
闵洪学
乌程人(浙江吴兴)。闵如霖曾孙。云南巡抚,天启七年平贼有功。官至吏部尚书。
闵梦得
乌程人(浙江吴兴)。闵洪学从弟,万历二十六年进士,三十七年时任漳州府知府,以宽为政,士民爱之。后迁偏沅巡抚都御史、云贵总督、兵部右侍郎戎政尚书。
闵延甲
乌程人(浙江吴兴)。万历进士。廉直有政声,官至通政使。
闵齐伋
(1575—1657)字及武,好寓五。乌程人(浙江吴兴)。邑诸生,入太学,善读书,不乐仕进,通今博古,耽著述,所刊书本上自经书子集,下稗官词曲。锓木后,士人能雠一字为伪者,即赠书全部。辗转传校,悉成善本。又荟诸名宿评、跋之精粹者,丹黄备列,艺林称为《十种鸿书》。年八十精神健如弱冠,与子侄论文不倦。晚年自号三山急客,有《六书通 》一书传世。吴兴“闵刻”雕版套印为其始创。
闵楷
字正甫,号南湖,任丘人(河北任丘),明弘治乙丑进士,历官工部侍郎、浙江布政司左布政、南京礼部尚书、户部尚书。
闵槐
字公甫,号南洲,任丘人(河北任丘),明弘治乙丑进士(与兄闵楷同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升刑部郎中,时甘肃失机,镇守太监及总兵隐匿冒功,事觉,槐奉命往勘,皆伏罪。闵槐出知平阳府,回民叛乱,槐设计平之。以雁门副使谢政。
闵煦
任丘人(河北任丘),闵槐子。明嘉靖十四年进士。刑部尚书。建有水东书院。
闵元衢
字康侯,乌程(浙江吴兴)人。明末清初学者。著有《罗江东外纪》、《欧馀漫录》、《增定玉壶冰》。编《吴兴艺文补》。
闵声
(1597—1680)字毅夫,号雪蓑、泌庵。乌程(浙江吴兴)人,明末清初诗人。工书法、篆刻。复社名士,好苦吟,曾与吴敬夫批选唐诗名《嶙云集》,有集《泌庵小言》。清康熙年间因《嶙云集》诗案陷文字狱。
闵麟嗣
(1628—1704)字宾连,号橄庵。徽州岩寺镇人(安徽歙县)。明末清初学者、旅行家。
闵贤
(1620—1654)字鲁生。安徽婺源人,制陶名艺人,制仿诸家,渐入佳境,人颇醇谨。见传器则虚心企拟,不惮改为,会也进乎道矣。善仿制,后创新。仿制名家作品,都极认真,神形酷似。善书法,有魏晋之风。
闵乐
江苏南汇(上海)人。清代画家。工水墨花卉,尤善山水。
闵贞
(1730—1788)字正斋。号蓼塘居士。江右人(江西南昌)。侨寓汉口。有孝行,称“闵孝子”。早丧父母,为追写双亲遗像,苦练苦画。善画笔墨奇纵、奔放沉雄大写意,亦能画工整精细之作。善山水,魄力沉雄,颇得巨然神趣。人物笔墨奇纵,衣纹随意转折,豪迈绝伦,仕女善作直笔钩勒,益远益妍。其白描罗汉几欲乱李公麟之真。兼精写真。幽闲静逸,无一纵横习气。其作品有《钟南进士图》、《石上打枣图》、《揽衣微步图》、《傍石于云图》、《五老携童图》等。工篆刻,被誉有“秦汉遗志”。
闵一得
(1836—1758),乌程(浙江吴兴)人。初名苕旉,字朴之,一说字小艮。后改道名一得,道号懒云子。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著名内丹家。曾服官滇南,乾隆末年去官归吴兴,隐金盖山四十余年。全真龙门派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著述颇丰,有《金盖心灯》八卷、《道藏续编》等二三十种。
闵鹗元
(?—1797),乌程(浙江吴兴)人。字少仪,号峙庭。乾隆九年举人、十年乙丑科进士连捷,授刑部奉天司主事。曾任山东司员外、山西乡试副考官、湖广司郎中、四川乡试正考官、提督山东学政兼翰林院检讨。
闵怀英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畹馀,号兰轩,清代才女。耽经史,能文工诗。有《兰轩吟稿》、《畹馀小草》、《自适斋集》等。
闵姓当代名人
闵学胜(1914—2003),湖北省红安县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3月12日逝世。
闵鸿友(1913—1985),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陕西省第三届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12月29日逝世。
闵丹桂(1890—1933),女,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闵乐山(1909—1937-3-15),化名闵东南、闵碧波等,四川省内江县人。中国近代革命烈士。
闵德厚(1903—1934-10-13),四川省高县人。少年时期就读于城关小学。革命烈士。
闵乃本(1935-8-9—),江苏省如皋县人。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家庭。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日本东北大学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理事会副主席。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材料学家。
闵金山(1900-1930),湖北省汉川县田二河镇人,1927年参加革命,任当地红军先锋中队长,1930年在天门县渔薪镇一次战斗中牺牲,全国解放后,被汉川县民政局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