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奇取名网
- 司寇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司寇是源自于中国的一个复姓。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司寇氏发祥于春秋时期的卫国。周武王封苏忿生为司寇官,其后子孙“以官命氏”而姓了司寇,称司寇氏。司寇氏得姓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当时,他们在北方的河南、河北等地繁衍。故司寇氏后人奉苏忿生为司寇姓的得姓始祖。
司寇姓基本介绍
司寇[司寇,读音作sī kòu(ㄙㄎㄡˋ)]
司寇姓姓氏源流
司寇(sī kòu)姓源出有:
司寇姓源流一
源于己姓,出自西周时期颛顼帝后裔苏国国君苏忿生的官职,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颛顼帝的后裔古苏国国君苏忿生,助周伐商,因此在西周王朝建立后,出任周武王姬发属下的大司寇,他辅佐周武王稳定国家秩序,保障社会治安,颇有政名。周武王再赐封其邑于苏地家乡十二邑(今河北临漳一带),复建有苏国,都城于温(今河北衡水景县)。一直到战国中期的周安王姬骄六年(公元前396年),苏国被狄族击破,末代君主苏明自尽,族人分散逃往卫国,苏国遂灭。在苏忿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寇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司氏、寇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己姓司寇氏、司氏、寇氏与姬姓司寇氏、司氏、寇氏同源不同宗,与己姓苏氏等同宗同源。己姓司寇氏、司氏、寇氏族人应当自己予以甄别。司寇氏族人大多尊奉苏忿生为得姓始祖。
司寇姓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司寇公孙兰,属于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卫国的司寇氏,最早应当出自卫康叔,他曾为周王室的大司寇,其子孙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司寇氏。但一般皆按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记载,认为卫国司寇氏出自卫灵公的后裔。春秋后期,卫国君主卫灵公姬元(公元前534~前493年在位)有个儿子叫公子郢(姬郢),生公孙兰,后在卫国担任司寇之职。公孙兰的后代叫姬亥,他就以父亲的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司寇氏,因此史称其为“司寇亥”,曾在战国初期的周元王姬仁七年(卫出公姬辄后元八年,公元前469年)农历5月与褚师一起发动了驱逐卫出公的运动,后来卫出公复国,剥夺了司寇亥的权利。在司寇亥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司寇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司氏、寇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例如秦朝末期的秦二世嬴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废为卫角君姬角为庶人,强迁其家族于荒凉的上谷郡(今北京昌平),传八代孙有一名人叫作司寇恂,后简改为寇恂,是两汉之际的著名风云人物,东汉王朝的开国功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该支姬姓司寇氏、司氏、寇氏与己姓司寇氏、司氏、寇氏同源不同宗,与姬姓卫氏等同宗同源。姬姓司寇氏、司氏、寇氏族人应当自己予以甄别。
司寇姓源流三
源于夏、商掌管治安刑狱的官职,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近有学者说,“在商王朝和西周初年的铜器铭文和卜辞中均未见司寇之官名,因此司寇之官称是西周以后的官位。”这是错误的。其实,据典籍《礼记》的记载,夏、商时期就已有司寇这一官职,职能相当于后来秦、汉、魏、晋时期的司隶校尉,宋、明、清时期的刑部尚书,今天的司法部部长,掌管建国之三典,辅佐君王全面处理法律、司法事务,具体管理司律、刑法、监狱、纠察、治安等,是直接掌有生杀大权的重臣。到了周王朝建立以后,改称“司寇”为“秋官大司寇”,也就是秋官府司的最高行政长官,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时期,司寇已是王朝的重臣,被列为六卿之一。在周恭王姬繁麇(姬伊扈、姬扈,公元前974~前966年在位)﹑周懿王姬囏(公元前965~前954年在位)时期的铜器铭文中,已经记载了有关司寇的历史。
在西周时期,周王室和鲁﹑宋﹑晋﹑齐﹑郑﹑卫﹑虞等诸侯国中,都置有司寇之官,其职责是驱捕盗贼和据法诛戮臣子等等。而在宋国﹑鲁国中,司寇又分为大司寇和少司寇,这在典籍《周礼·秋官》中有记载,大司寇之副贰有小司寇两人,此小司寇在宋﹑鲁两国称之为“少司寇”,孔子就曾出任鲁国司寇之职,后因与把持朝政的季氏不合而辞职。宋国的大司寇为六卿之一,而少司寇则为六卿以外之卿官,不过其地位也很高,但与《周礼》中记载的小司寇情况有所不同。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也多设立有司寇这一官位,职能不变,兼有对国内各封邑行政官吏的考核与任免之权力。另外,在各诸侯国中还有秩别较低的司寇,例如在史籍《左传》中提到的郑国野司寇,就是只负责在野鄙中掌管刑狱的官吏。与中原诸夏不同的是,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没有“司寇”之官位,而称相同职能的重臣为“司败”。另外,在典籍《论语》中记载陈国也有司败之官位,这是由于陈国紧临楚国,且屡受楚国侵扰钳制,故而其官制受楚之影响的结果。到了战国时期,不少诸侯国中仍称刑官为司寇,职位稍低于宰相(丞相),主掌一国之刑狱,和春秋时期的大司寇职能相近。不过,在赵国中称其为“邦司寇”。而秦国、楚国、魏国则称相应的刑官为士﹑理或尉。只有秦国在著名的《云梦秦律》中将所有看管刑徒(囚犯)的小吏皆称为“司寇”,以及后来的汉王朝强制将罪犯发配到边远地区去抵御外寇,干脆就称刑徒为“司寇”,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形。
秦朝、两汉朝、魏、晋诸朝时期,司寇一职称“司隶校尉”,是负责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职能与司寇相仿佛。在宋、明、清诸朝时期,人们也别称刑部尚书为“大司寇”,称其属下辅官刑部侍郎为“少司寇”。
在历朝历代大大小小司寇们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寇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司氏、寇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其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司寇姓源流四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司寇子牛父,属于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司寇牛父,本名子牛父,是春秋时期宋武公子司空(公元前765~前748年在位)的侄儿,其父就是宋武公的兄弟司徒皇父,哥哥是宋军大将子谷甥。传说,司寇牛父骁勇无比,精车战,是宋武公执政时期的有力助手。从宋戴公在位期间起,北方游牧部落长狄民族首领鄋瞒就经常发动入侵中原的战争,到了宋武公继位之后,一反其父宋戴公的退让妥协、以财求和的政策,坚决予以反击。他派能征善战的兄弟司徒皇父率军抵御,在著名的“长丘之战”中(今河南封丘),司徒皇父率左军,子谷甥率右军,司寇牛父则以驷乘充中军主力,与长狄于长丘展开激战,宋军一举打败长狄部落,并俘获其部落首领之一的缘斯。但在战斗中,司徒皇父、公子谷甥、司寇牛父皆战死。宋武公坚决发动的“长丘之战”,为宋国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司寇牛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牛氏,亦有以先祖官职为姓氏者,称司寇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司氏、寇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子姓司寇氏、司氏、寇氏与己姓和姬姓司寇氏、司氏、寇氏同源不同宗,与子姓牛氏等同宗同源。子姓司寇氏、司氏、寇氏族人应当自己予以甄别。
司寇姓得姓始祖
苏忿生、公孙兰、司寇亥。所谓“司寇”,是掌管刑狱、纠察的官职。根据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司寇氏是卫灵公子之子公子郢之后,郢之子孙担任卫司寇,后以官为氏而得姓。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司寇氏发祥于春秋时期的卫国。周武王封苏忿生为司寇官,其后子孙“以官命氏”而姓了司寇,称司寇氏。司寇氏得姓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当时,他们在北方的河南、河北等地繁衍。故司寇氏后人奉苏忿生为司寇姓的得姓始祖。
司寇姓迁徙分布
司寇复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四十一位,在复姓中排序为第三十三位。司寇氏与司空氏相似,刚出现时均指官职称谓。在夏、商、周诸朝就有司寇一职,掌管治安、纠察、刑狱。周朝时期曾称为秋官大司寇,此官职的称谓也广为流传,在周朝被列为六卿之一。周武王建立周朝时,古苏国国君曾任周朝司寇,他的子孙中就有了司寇氏。
司寇的另一支形成于鲁国。西周王朝的许多王族和贵族大都在鲁国,所以也有可能司寇姓那时已形成,例如司寇惠子就有可能是苏忿生的后代。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约公元前五世纪)时,将顿丘郡改置徐母平昌郡,治所在顿丘。司寇氏族人早期主要活动于中原地区,一直到南北朝时期,皆在河南、河北等地繁衍,并在河南北部形成望族,以平昌郡为郡望。后来由于许多司寇氏复姓皆简化为司氏或寇氏,使原本就不多的司寇氏祖人数更为稀少。
如今,司寇氏族人在北京、上海、辽宁、河南等地均有少量分布。
司寇姓传统文化
司寇姓郡望堂号
郡望
顿丘郡:汉朝初期置顿丘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清丰西南一带地区。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治所在顿丘(今河南清丰),下领四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濮阳、内黄、南乐、范县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曾废黜。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
平昌郡:即顿邱郡。据《宋书·州郡志》的记载:“顿邱,二汉属东郡,魏属阳平,晋武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分淮阳置顿邱郡,县属焉。”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县。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国(公元五世纪),将顿邱郡改成徐州平昌郡,治所仍在顿邱,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地区。
冯翊郡: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白水以东、渭水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高陆(今陕西高陵)。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堂号
顿丘堂:以望立堂,亦称澶州堂。
平昌堂:以望立堂,实同顿丘堂。
冯诩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司寇姓宗祠楹联
四言通用联
卫君胤裔;
鲁国大夫。
——佚名撰司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卫灵公的后代以司寇官名为姓。下联典指鲁国有大夫名司寇惠子。
五言通用联
惠泽传播远;
子孙连绵长。
——佚名撰司寇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司寇名人司寇惠子名字中“惠子”二字的嵌字联。
七言通用联
职官启姓由来早;
政名辉赫流传长。
——佚名撰司寇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司寇姓的得姓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介绍)。
元朝御史原共祖;
宋代大臣乃同宗。
全联典指元朝御史司痒、宋朝大臣寇准二人的祖先,均源自司寇复姓(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3、……》介绍)。
司寇姓姓氏名望
司寇姓司寇惠子
据《礼记》上说,司寇惠子是春秋时鲁国有名的大夫。
司寇姓司寇布
(生卒年待考),著名战国时期周王室大夫。 他曾对周君说:“君使人告齐王,以周最不肯为太子也,臣为君不取也。函冶氏为齐太公买良剑,公不知善,归其剑而责之金。越人请买之千金,折而不卖。将死,而属其子曰:‘必无独知。’今君之使最为太子,独知之契也,天下未有信之者也。臣恐齐王之为君实立果而让之于最,以嫁之齐也。君为多巧,最为多诈。君何不买信货哉?奉养无有爱于最也,使天下见之。” 即告诉周君,即便要立周最为太子,也要故意装出不愿意的样子。这就是“司寇布巧言谕周主”的由来。
司寇姓司寇恂
(生卒年待考),后自简为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今北京昌平)。著名东汉王朝开国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