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奇取名网
- 干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干姓也作邗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73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需要注意的是在简体中文里乾和干都被合并到了“干”,但作姓氏的“干”不是指“干活”和“树干”,在繁体中文中也应和“天干地支”一样应写作“干”。干姓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一为以国为姓。古代有干国(在江苏扬州一带)。春秋时被吴国所灭,国人便以国名为姓,遂成干氏。其二认为出自子姓。比干之后,为避祸改姓。春秋时,宋国有一大夫干犨,他的后代子孙以他的名字中"干"字为姓,亦称干氏,成为干姓的一支。除此之外还有多种解释。
干姓历史发展
干[干、邗,读音作hán(ㄏㄢˊ),亦可读作gān(ㄍㄢ),不可繁写为“乾”]
干姓姓氏来源
干( gān)姓源出有:
源出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时期的古邗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古邗国,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姬邘叔所建。古代的邗国,即今江苏省江都县濒临长江北岸的古邗城。根据史籍《左传·索隐》中按载:“<左氏传>云:邗、晋、应、韩,武之穆”,说明是周武王姬发之子邘叔所建。邗国后来被 合并图册(2张) 紧临的郑国所灭,变成了郑国的一个邑,灭国时间当在公元前711年以前。“邗”字,最初见于史籍《左传》中的记载:“鲁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在典籍《辞海》中注“邗”时有两个义项:一是“古国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部,称作邗,春秋时期为吴国所灭,成为吴邑。”另一是“古城名,公元前486年吴国所筑,故址一说在今扬州市蜀冈上,一说在市东南濒江处。”邗国被吞灭后,在邘叔的后裔子孙以及国民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邗氏,失国后去“邑”为干,称干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hán(ㄏㄢˊ),今音读作gān(ㄍㄢ)亦可。
源出二
源于兵器,出自春秋时期神兵干将,属于以器物名称为氏。干将,是古代战国时期的神兵利器。“干将”一般被认为是越国名师欧冶子的别名,实际上是他所铸的一柄剑的名称。在史籍《吴越春秋》中记载:“干将者,吴人也。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莫邪断发翦爪投于炉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古代,历来有以神兵名称为姓氏者,因有以干将为姓氏者,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干氏。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hán(ㄏㄢˊ),今音读作gān(ㄍㄢ)亦可。
源出三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干犨,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宋国有一大夫叫干犨,为人干练而稳重,很受人尊敬,但他当时属于当时权势熏天的华氏家族集团。干犨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上古商代的开国君汤王。在干犨的后代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干氏。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hán(ㄏㄢˊ),今音读作gān(ㄍㄢ)亦可。
源出四
源于赢姓,出自春秋时期道家鼻祖李宗子之后代,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道家鼻祖李宗子之后代,以封地名为氏。据《路史》载:“殷干氏初邑段,以邑干,因邑为氏。”《史记》中记载,春秋时道家鼻祖老子之子李宗,任魏国大将,先后被封地“段”、“干”两地,其子孙遂以段干作为姓氏,称段干氏。李宗又称段干木。从《路史》和《史记》上的记载可知,春秋时期老子的儿子宗,先封于魏国的段邑,后封于魏国的干邑,后来“以邑为氏”合其封邑名而称段干氏。段干氏得姓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的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以北地区,所以段干氏的发源地应该是山西,后来逐渐向东播迁。故段干氏后人奉李宗为段干姓的得姓始祖。
在段干氏族人中,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干氏、段氏者,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源出五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战国时候有个地名叫干隧(今江苏吴县),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地,当地人的工艺水平也高,多造有小城邑,其中就有干隧之邑,城邑中人取干字为姓氏,世代称干氏至今。据《姓氏考略》记载:“吴有干隧之地,故多干氏,殪以邑为氏。干隧,战国时地名,越王擒吴王夫差之所,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源出六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有纥干氏、厘若干氏、干已氏、阿伏干氏,可地干氏等部落。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九~二十年(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这些氏族部落皆有改为汉姓干氏者,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源出七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朝蒙古族将军干八秃帖木儿,其后裔以干为氏,主要居住在福建省福州、泉州等地。干八秃帖木儿,明初蒙古族将军,信奉伊斯兰教,原居通州,洪武末年调任(泉州石狮)永宁卫指挥使,世袭指挥使。随郑和下西洋有功,封万户侯。见《泉州府志》、《晋江县志》、《卷之二十九 职官志武秩》。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源出八
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地名长干,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长干,是古代民间称呼的一种地名。在典籍《左思·吴都赋》中记载:“长干延属。建业南五里有山冈,其闲平地,吏民杂居。东长干中有大长干,小长干,皆相连。地有长短,故号大小长干。韩诗曰考盘在干。地下而黄曰干。”建业,就是今江苏省南京市,当地人称狭长的地块类型为长干,实际上为一种小规模的河谷平原地貌。居住于长干的“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长干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干氏。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源出九
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时期的古干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干国,是夏王朝时期即有的古诸侯国,在史籍《淮南子·道应训》中记载:“荆有佽飞,得宝剑于干遂。干国,在今临淮,出宝剑。”关于干国,在殷商卜辞中就有商末纣王田猎游幸的记载,所到的地方即有“干”。在史籍《路史·国名》中记载:“干,桀臣干辛邦也。”也就是说,干在夏王朝的时候是夏桀臣子干辛邦的封地。在史籍《大清一统志·大名府》中记载:“干城,在开州北,《诗·邶风》:‘出宿于干,饮饯于言。’《后汉书·郡国志》:‘卫国县有竿城。’盖即干城之讹也。今州北有干城村。”开州在今河南濮阳,在商都安阳的东南。古干国(今江苏扬州),在春秋末期被吴国所吞灭之后,其故国子民便以国名为姓氏,称干氏,并将这个姓氏带往分迁的各地,世代相传至今,文字改革中简化为干氏。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源出十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司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司干,是西周初期设置的一种王室内宫官位负责掌管舞乐器具,为典礼重臣,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在典籍《周礼·春官》中记载:“司干掌舞器。”在司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干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干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源出十一
源于地名,出自两周时期地名干,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干,就是国都的城郊地区,简称国郊,主要是由武将及其军队居住生活的地方,因武将不得居于城内,因此与公侯、臣子、庶支子孙们居与国郊,兼有防护守卫国都的作用。在典籍《诗·周南》中记载:“公侯干城。干城者,言以武夫自固,为扞蔽如盾,为防守如诚然。”在居住于国郊的军民后代子孙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干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干姓得姓始祖
干犨、邘叔、段干木(李宗)。
干姓迁徙分布
干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七十位,人口约二十七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6%左右。
干姓干姓寻源
干姓相关古寒国
黄帝联盟有寒部落,寒哀为黄帝驾御马车,为寒氏族始祖。“寒”“干”古通,“寒哀”又称“干类”。黄、寒两族通婚,嫁女黄帝子青阳生子少皋。夏时,寒浞被伯明氏所逐,投东夷族后羿为相。但寒浞“行媚于内,取贿于外,愚弄其民”,乘后羿毫无防备,杀羿夺权。封子浇于过(今山东掖县),封豷于戈。后,夏朝中兴,少康灭浇于过,少康子后杼又灭豷于戈。寒人分干、戈两族,干即盾,可见寒部落勇武及精于制造干戈的技术。今山东潍县,原叫寒亭,古寒国所在。
干姓有关干国
寒被夏灭后,族人南迁,商末迁至徐州至江西,故寒(干)郡望出颍川郡、浔阳郡,徐州有寒山,东有赣榆县。江西有赣江。商代,干为商之属国。干国因其人善制盾、用盾,又擅长于干栏建筑,故以干为国、为姓。周代中叶后,干国由徐州南迁临淮,“干,国,在临淮,出宝剑。盖为莫邪,洞鄂之形也。”干立国于临淮,故加邑旁作邗。临淮,今江苏泗洪。干国再南迁江苏扬州,后为吴所灭,吴、干之战战争相当残酷,“昔者吴、干战,未龀者不得入军门。国子摘其齿,遂入,为干国多。”就是说为参加抗吴,年幼者提前凿齿以表成年。
干姓干国亡后
一支留于临淮、邗等地,后并入宋,为干姓,郡望出于荥阳郡、颍川郡。宋有大夫干犨,汉有蜀尉干献、京兆尹干已衍,吴有军师干吉,晋有将军干瓒、散骑常侍干宝(新蔡人)。
一支南迁姑苏寒山,融入吴,称干吴。邗虽为吴灭,仍有干人留居,“吴有干隧之地,故多干姓”。干隧,是邗都之隧道,或曰邗沟——运河,“吴城邗,沟通江淮”。干将为干人之裔,铸剑工艺精湛,犀利异常。越灭吴,干吴转为干越。南迁江西余干的干人与越人、越章人、扬越人融合,也成为干越。最后融入汉族。明代江西新干(淦)县有干姓,为大族,如高淳教渝干凤,孝子干显思,康熙时贡生星子县人干特。
干人一支没与越人结合,体格高大,称为赣巨人,居枭阳,今鄱阳县西。赣人之后为赣姓。
干姓传统文化
干姓郡望堂号
郡望
荥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
颖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
堂号
荥阳堂:以望立堂。
颖川堂:以望立堂。
扶风堂:以望立堂。
良史堂:晋朝人干宝博览强记,做散骑长侍,著有《晋纪》,求实存真,人称良史。
干姓宗祠楹联
五言通用联
能工成一剑(春秋末著名冶匠干将,工于铸剑,吴王曾命他铸造宝剑);良史善五行(干宝的事典)。
七言通用联
通达治体名中外(元朝平章政事干栾,聪明典重,通达治体,易历中外,有令闻);修史著述誉古今(干宝的事典)。
志气百年内;生平一寸心(唐朝大臣书法家褚遂良赠唐朝名人干彦思诗联句)。
十言通用联
御史清廉,豪强皆敛踪迹(明朝都御史干桂,正德进士,为政廉明,所在豪强敛迹);
大夫荣贵,子孙世绍簪英(晋代大夫干仇的事典)。
干姓字辈排行
湖南岳阳干氏字辈:“名添廷斗万子允能文景尚兴士大加兆昌虎榜登英才”。
浙江干氏一支字辈:“荣耀晋朝国文瑞廷世纪美嘉德厚惟钦鸿范永式高隐扬名忠良显达孝友贤声继承善述否绍克承于厉斯年启裕有成”。
安徽天长干氏字辈:“世以国维永远存兆有仁龙阳远 ”
干姓家谱文献
浙江干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余姚市梨洲文献馆。
浙江鄞县黄墩干氏宗谱十五卷,(民国)干丕桀纂修,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敬承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省余姚市梨洲文献馆。
浙江余姚道塘干氏宗谱三卷,首一卷,(民国)干锦书等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唐]干玉良。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余姚市梨洲文献馆。
浙江乐清干氏宗谱两卷,首一卷,(现代)干远祥等修,1982年据油印本复印。注:先祖为干昭、干尧章,始迁祖为干仲叔。原稿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余姚市梨洲文献馆。
江苏盐城干氏宗谱,(现代)干氏族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86年)最后一次续修本基础上合修,2001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原稿现被收藏在江苏省盐城市干氏宗祠。
干姓历史名人
干将,春秋末年吴国 庐时人。著名冶金匠,工于铸剑。吴王曾命他铸造宝剑。三年,铸成雌雄各一,雄为干将,称为"吴干之剑" 。
干宝:晋代人。字令升。晋朝新蔡人。著名史学家,卓学博览,好阴阳五行术数。元帝时,被朝庭召为著作郎,编修国史。他著作的《晋记》,直而能婉,评为良史。他编著的《搜神记》被评为"鬼之董狐"。此外,他还著有《春秋左氏义外传》和《注周易周官》等数十篇。
干吉,三国时代人。相传从一仙翁那儿学得道家经典,能治疗百病,祈神求雨。
干奕,元朝时北庭人。其祖畏惧孙儿归元,世居永昌。干奕历官平章政事,廉明典重,通达治体,政绩显著,皆有令闻。
干道冲:据《康熙字典》记载,《万姓统谱》见《姓苑》,宋时西夏有干道冲,其先 从夏主迁兴州,世掌夏国史。其通五经,官至中书宰相。元有干勒忠,习识女真契丹字,通法律,官至同佥枢密院事。
干桂,明代顺天人,正德年间中进士,官至督御史,政治严明,所官之处,豪强不敢妄为,威风收敛。
干祖望,1912年9月出生,教授。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系中医耳鼻喉科奠基人创业者之一。
干季良,男,1941年12月生,浙江人。1963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医学院 。第二医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教授,美国纽约科学院委员、韩国仁济大学客座教 授,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委员会委员。
干大文,女,1951年2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汉族。现任航天职大教师,讲师职称。
干戈(1920-1994.10.26),浙江省丽水县人。上海市吴淞区政治协商会议副主任,上海市吴淞区人民法院院长。
干卓(1898-1937),字冠洲,浙江省青田县六上都洪庵村人(父干廉甫,字焕云,晚清廪生,以教师为业)。少年有壮志,1921年浙江省立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毕业。1924年黄埔军校二期工科毕业。1926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中国国民政府驻苏联使馆武官。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衔。
长子:干铁岩,湖南大学毕业,杭州师范学院工程师。
次子:干丹岩,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毕业,浙江省大学数学系教授。
干毅(1913-——),祖籍浙江省青田县六上都洪庵村人(父干廉甫,字焕云,晚清廪生,以教师为业。干卓少将之胞弟)。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衔。
干德源(1884-1946),生于福建永春内碧。自幼跟随姑丈李俊仁习武,少年时就出来闯荡江湖,遍游东南亚诸列强殖民地。1916年,卅二岁的干先生在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吧生埠创设国术医馆,负责传授武、医和青狮三艺。所以当地人称他为「三绝奇人」。同时,医馆也专治跌打风伤,其医术精湛,声誉日隆。先后在吉隆坡,麻坡、马六甲、砂拉越等地创办中国国术馆。在三十年代初,南京中央国术馆主办「国术会考」。于是派门下弟子藩衍,其高徒林宝山赴往南京参加武术擂台赛。由于都荣获优胜奖徽章的特出表现,中央国术馆的馆长--张之江先生特地南渡星岛拜候干老,并视他为当地德艺高民望重的老师傅呢!而且张之江先生还特书『强种自卫』四字赠送,足见意诚之殷。
后来闽南国术团,承国府命令出洋,提倡国术,高徒宝山恭请先生出而领导,开演国术,登高一呼,众山俱应,得众欢迎,公推为国术馆长,艺即超群,人诚和谐,故能领导群英,名闻中外。后来倭寇南侵,人多受困经济,遇贫病者登门求医,先生免收诊金一概施济。
1946年,干德源大师逝世。其三位公子:干湖海、湖昌和湖南,均为武林高手,都克绍箕裘,善承父业,携手创立「新加坡中华国术协进社」,传授福建永春少林五祖拳和家传中华医术,使之发扬光大。
干大师的入门弟子中身怀绝技者不乏其人,如号称“独行千里”的李载鸾;30年代初荣获南京武术擂台赛优胜奖的林宝山、李绍茂、林邦华、吴龙飞等人皆是。
干铎:我国著名的林学家、林学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