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介绍

陶姓,中华姓氏之一,距今已有4300多年历史,得姓始祖为上古圣帝之一唐尧,唐尧又称陶唐氏,其后一支便以陶为姓。陶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1位,如今,在以姓氏人口为依据的百家姓排名中排第83位,人口两百余万。历史上,陶姓名人辈出,为丰富和灿烂中华文化做出重要贡献,并将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陶姓历史发展

陶姓起源于上古五帝之一的尧帝陶唐氏,陶唐第七子洪祺为陶氏之祖。先秦时以平原陶姓为著,自商周时期到汉代,陶氏之族,率不出豫州境,活跃于济阴、平阳一带,人才辈出,汉开封侯陶舍,辅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被高祖封为开封侯,官至左司马,其子陶青也袭爵拜相。至汉末,青公后裔举族南徙丹阳,从此陶氏宗族居于吴。陶舍裔孙陶敦之后,分为丹阳和浔阳两支,繁衍到后来,成为丹阳和浔阳两地的望族。观今之陶氏,多源自丹阳、浔阳之望。进入近代太平盛世,陶氏后裔繁衍广布全国大多数省市区的城市乡村,尤以长江下游各地区为盛,另有九个少数民族陶姓子孙。泱泱中华,天下陶姓,溯源于陶唐氏,在血缘上可以追溯到4300多年以前的尧舜时期,在来源方面,可知最初是来自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和河南虞城县,源流可考。宋代《百家姓》将陶姓系于31位,也说明陶氏授姓特点鲜明,授姓时间早,原委脉络清晰,家族繁衍生息较为昌盛。  

陶姓图腾:据称“陶”字成型于烧陶制器。陶本作缶、陶,由作陶器者“勹”和陶器“缶”组成。但“缶”又是由“午”和“凵”组成,“午”是玄鸟,“凵”是烧陶的窑穴,意思是玄鸟族人发明了陶器,就以这种烧陶制器的功德为姓,陶字的“阝”表示窑穴火道。陶姓是魁隗氏炎帝族祝融八姓昆吾嫡传,始祖陶唐氏。  

陶姓起源始祖

得姓始祖

唐尧,上古时期五帝之一,为帝喾次妃陈锋氏女庆都所生,伊祁姓,名放勋,号陶唐,谥曰尧,因曾为陶唐氏首领,故史称唐尧。在其担任部落首领之前,曾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居住,以制作陶器为职业,其地世称为陶丘。

源流一:源于伊耆氏,出自远古时期尧帝衍居地陶,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苑》记载,远古时期的尧帝,生于伊,嗣后耆,故称伊耆氏。尧帝初居于陶(古济阴,今山东定陶),以制作陶器为业,官名“陶正”,其地被后世称为陶丘。后封于唐,为唐侯,故称陶唐氏。在尧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原居地为姓氏者,称陶唐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陶氏、唐氏,皆为非常古早的姓氏,陶氏读音作táo。陶氏族人大多尊奉唐尧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亦出自唐尧。据《辞源》所载,相传尧帝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封于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其后子孙以封地为氏。

源流三:出自虞舜。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之裔孙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其子虞阏承袭父职,其后子孙以官为氏。

源流四:出自商王朝著名七族中的陶氏,属于以职业技艺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篡》、《风俗通》等的记载,商王朝时期,有七个著名的氏族,分别为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都是以陶冶为职业者。陶冶,即指陶器制作工匠与窑工,原为掌握此项专业技术,役使奴隶进行生产的低级贵族。其时,该七族中即有以职业为姓氏者,称陶氏。到春秋时期以后,凡在从事陶器制作业的职业工匠、庶民中,皆有以“陶”技为姓氏者,称陶氏,读音作táo(ㄊㄠˊ)。

源流五:源于改姓,出自五代时期唐谷避帝讳而改姓,属于因谥改姓为氏。据史籍《宋史本传》、《东都事略·陶谷传》等记载:宋朝初年有陶谷,字秀实,邠州新平人(今陕西彬县),原姓唐,为避石敬瑭名讳,改姓为陶,称陶谷。

源流六:源于己姓,出自夏朝末期大臣昆吾,属于封邑名称以为氏。昆吾,原是上古时期一个地名,今史学界一般认为其地最终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南一带,为夏王朝末代君主夏桀之臣陶正的封地,这位陶正以邑为命,称昆吾。在典籍《诗经·商颂·长发》中记载:“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在史籍《路史·后纪》中也记载:“颛顼娶滕奔氏之女曰娽,滕奔,即胜濆。昆吾者,颛顼之后也。”

源流七:出自他族改姓。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锡伯尔族托库尔氏汉姓均为陶;今白、傣、京、苗、瑶、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源流八: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白族、傣族、京族、苗族、瑶族、彝族、布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陶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陶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九:另说尧帝少年智慧,十三岁时就助其兄挚帝治理天下,因功封在陶丘,十五岁时又改封在唐,所以史称陶唐氏。尧开创了禅让制,死后把帝位禅让给了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舜。尧贤明民主,为世所敬重。后世子孙或以技艺为氏,或以封地为氏,称陶姓。他们尊唐尧为陶姓的得姓始祖。

陶姓迁徙传播

据《姓氏考略》记载,陶姓最初是以山东定陶为发祥地。周以前,陶姓于史书不显。春秋时才出现了第一位名载史册的人物,即以节义传论千古的女性陶婴。春秋战国时期,陶姓逐渐南移到今河南兰考一带,后经繁衍发展,形成了陶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济阳郡。

西汉时,有陶舍、陶青出仕长安,而陶青功封开封侯,子孙世袭其职并家于当地。两汉时期,陶姓人逐渐南迁于江苏、安徽一带,并在长江之南落籍,如东汉徐州州牧、溧阳侯陶谦即为丹阳(今安徽宣城)人。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河南、山东陶姓开始南迁江浙,而原居苏北、皖北之陶姓亦渡江入浙赣。此期在江南一带涌现出了不少陶姓名人,如东晋大司马、鄱阳(今江西波阳)人陶侃,其后迁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著名诗人陶渊明即为其重孙。南朝宋孝昌相陶贞宝,晋安侯陶隆均为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后经不断繁衍,陶姓在上述地方形成了族大人众,子孙昌盛的局面,于是后世陶姓以丹阳、浔阳为其郡望。

宋代以前,陶姓发展依旧以上述两地为主源,在江南各地缓慢播迁,并有陶姓一支进入湖南。宋代时,陶姓在北方得以发展,陕西、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均有陶姓人。南宋末年,江南一带狼烟四起,陶姓有播迁于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之地者。

明初,陶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地,作为明初另一大移民聚集地的江西瓦屑坝,陶姓北迁安徽、湖北等地,而两湖之陶姓则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入居四川,进而播迁云贵高原。清时,陶姓已广布全国,并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

如今,陶姓分布以安徽、江苏、湖北为多,形成了长江流域地区高比率陶姓分布带。在近600年间,陶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和南部向华中回迁成为陶姓迁移的主流。  

陶姓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960—1279年),陶姓大约有16.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排在第八十一位。陶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全国陶姓人口的44.1%,其次分布于江西(19.1%)、江苏(11.9%)、广西(11.9%)、安徽(4.4%)、湖南(4.4%),再次分布于陕西、福建等省。

明朝时期(1368-1644年),陶姓大约近2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1%,排在第七十二位。陶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全国陶姓人口的24.5%,其次分布于江西(11.7%)、江苏(11.7%)、广西(10.9%) 、湖北(7.2%)、安徽(6.8%)、湖南(4.9%),其余的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河北、山东、陕西、福建、广东、河南、辽宁、山西等省。

近现代陶姓的人口192万,排在全国第一百零六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占23%,湖南、安徽、湖北、广西、江西等省区也较多,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次之,北方、华南地区较少。

如今,陶姓列全国83位,人口近280万。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陶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现主要集中于安徽、云南、江苏、四川四省,大约占全国陶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西、重庆、湖北、湖南、广西、河南,这六省市的陶姓又集中了30%。安徽为陶姓第一大省,约占陶姓总人口14.5%。

陶姓分布很广,但分布不均衡。在浙沪、皖苏大部、河南东南、湖北西部、江西北部、福建北端、云贵桂、川渝南部、湖南西南和东北部、广东西北、青海东部、甘肃中部、黑龙江西南、吉林、内蒙古东部,陶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0.2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5%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5.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0%的陶姓人群。在皖苏北端、鲁豫大部、川渝鄂大部、陕甘南部、宁夏、青海东南、新疆西北、广东大部、海南西部、江西南部、福建中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东北、辽宁,陶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2%—0.2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1.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1%的陶姓人群。  

陶姓姓氏文化

陶姓郡望堂号

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济阳国,后改为郡,治所在济阳(在河南省兰考东北),领济阳、考城(今民权县东北)诸县,辖区相当于今河南兰考、民权一带。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陶氏宗祠 丹阳郡: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古地名。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由原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

浔阳郡:西晋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置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唐朝时期改九江郡为江洲,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河阳郡,至唐朝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江洲。

堂号

济阳堂:以望立堂。

浔阳堂:以望立堂,亦称九江堂、江洲堂、河阳堂。

丹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润州堂、丹杨堂。

陶姓宗祠对联

四言

百梅望重;五柳名高: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新昌人陶复亨,字仁叔,南宋咸淳年间试补国学,元初为兴国军教授,以诗文著名,有《梅花百咏》。下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诗人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社会动乱,政治腐败,辞官归隐。宅旁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并作《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往往隐寓着对统治集团的憎恨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艺术上,兼有平谈与爽朗,语言质朴自然,具有独特风格。有《陶渊明集》。  

山中宰相;耐久道人:上联典指南朝梁国的陶弘景,武帝时,礼聘不出,朝廷有大事必咨询,故时有“山中宰相”之称。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陶凯,工诗,自号“耐久道人”。

门垂碧柳;手运乌甓:上联典指晋朝时期的陶渊明,宅前植柳五株,自号“五柳先生”,作《五柳先生传》。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陶侃任广州刺史时,曾朝夕搬运百甓(砖)于斋内外,以励志勤力。

浔阳世泽;正字家声:全联殿指晋朝时期的陶渊明,为浔阳柴桑人。

截发易酒;运甓习劳:上联典指陶侃母截发易酒以待客,客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下联典指陶侃运甓励志。

五言

寸阴珍惜日;一刻爱春宵:全联典指晋朝时期的陶侃事典。

诗画文俱妙;教学做合一: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书画家陶窳,湘潭人,晚居金陵。字若予,号甄夫,工诗文,精书法及篆刻,尤长画花卉,淮阳颇重之。下联典指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公元1891~1946年),安徽歙县人。曾留学美国,回国后,很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提出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相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等。

惜通万里外;人为三才中:全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礼、刑、户三部尚书陶谷,有“命掬雪水烹茶”事典。

墨缘千里远;书道万年长:此联为陶行知诗句联。

行是知之始;学非问不明:此联为陶渊明撰题联。

六言

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此联为陶渊明撰题联。

七言

位显九州犹运甓;门栽五柳乐归耕: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大臣陶侃,在广州,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曾任荆、交等八州军事,为政慎密,常勉人惜寸阴。下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任彭泽令,不为五斗折腰,去职为田。

华阳洞中谘国事;桃花源里可耕田:上联典指南朝齐梁医学家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真人。秣陵人(今江苏南京)。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谘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下联典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任彭泽令,不为五斗折腰,去职为田。

两江总督济百姓;八州军事惜寸阴:上联典指清朝时期嘉庆年间进士陶澍(公元1779~1839年),字子霖,号云汀。道光时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兼管盐政。他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筹划安徽荒政,疏浚吴淞江、浏河以宣泄太湖诸水。

望重百梅称韵士;名高五柳傲羲皇:上联典指宋末元初诗人陶复亨,字仁叔,新昌人。宋咸淳中试补国学,元初充兴国军教授。以文行名,有《梅花百咏》。下联殿指东晋文学家、诗人陶潜(公元365~427年),字渊明,寻阳紫桑人(今江西九江)。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羲皇”,指伏羲氏,古人想像中认为伏羲氏以前的人无忧无虑,生活闲适,所以陶隐士自称为“羲皇上人”。有《陶渊明集》。

正义终能除大敌;丹心永照著鸿章:此联为中共八届政治局常务委员陶铸(公元1908~1969年)《过汤坑》诗句联。

八言及以上

鹄寡兴悲,自甘独宿;鸾胶待续,聊写相思:上联典指周朝鲁国陶婴。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陶谷。

一代儒臣,开奠安之伟业;八州良牧,建恢复之奇勋:上联典指明朝当涂人陶安,字主敬,元朝至正年间参加乡试,任明道书院山长,后避战乱住在家中。明初历官左司员外郎、知制诰兼修国史、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学业上长于《易》,当时的礼仪制度,多由他裁定。有《陶学士集》。下联典指东晋庐江浔阳人陶侃,字士行,由县吏升至郡守。永嘉年间任武昌太守,建兴初年官荆州刺史、广州刺史,太宁年间以荆州刺史加征西大将军,苏峻、祖约作乱,他协助庾亮、温峤收复建康,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勤于职事,不饮酒、不赌博,常劝勉别人珍惜时间,为人称道。

不忘先祖之风,门栽五柳;应勉后昆以学,诗咏百梅:此联为安徽省长丰县陶楼陶氏宗祠联。

母贤截发延宾,令子得八州都督;腰直弃官归隐,吾家有五柳高风:此联为安徽省芜湖县老鹳嘴陶氏宗祠联。

陶姓家谱文献

族谱名称

编者

编纂时间与方式

藏地

备注

浙江汤山陶氏宗谱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会稽陶氏族谱三十二卷

陶原宰、陶在铭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陶氏宗谱四十四卷

陶守珩、陶守照等纂修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五柳堂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潭陶氏四修支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陶成学等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连甓堂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润州粤河西陶庄陈氏续修宗谱六卷

陈道德等纂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镇江南门外锦章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鄞县鄞东陶楚曹氏支谱

张原炜编

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都陶氏宗谱二卷

陶玉金等纂

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五柳堂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都陶氏族谱二卷

陶玉海等纂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五柳堂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武进溧阳陶氏迁常支谱五卷

陶珙等纂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石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附陶氏家集

江苏武进陶氏支谱考证

陶赞唐等纂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民国年间稿本一册,今仅存第二~五卷

江苏武进陶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陶邦桢等纂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务本堂铅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武进陶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陶邦桢等纂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宛陵蒲塘陶氏宗谱

民国时期五柳堂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六卷、第九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一~二十三卷

安徽宣城姑山陶氏宗谱十七卷,后集八卷

陶湘等纂

清光緖十八年(公元1892年)忠荫堂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一卷、第五~六卷、第八卷、后集第一~八卷

江苏常熟浔阳陶氏家谱四卷

陶文炯等纂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铅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陶氏宗谱

陶茂森等纂

清光绪(公元1889年)广安堂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十二册

陶氏宗谱

陶怀德等纂

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广安堂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五册

陶氏宗谱

陶士华等纂

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崇德堂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义乌陶氏宗谱-----------------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二卷、第四卷、第六卷、第九~十二卷

湖南宁乡陶氏六修家谱

民国时期浔阳堂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二卷、第八卷、第十卷

湖南宁乡勒水双江陶氏五修族谱二十二卷

陶崇孝等纂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敬义堂铅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一~十卷上册、第十一~二十二卷

江苏暨阳陶氏宗谱

陶汝荣等纂

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五柳堂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卷首    

陶姓字辈排行

安徽省沈巷镇后陶村,陶渊明后代 陶渊明嫡系后裔字辈:“聪文之国金元宗天玉成其余思正大”。

安徽淮南陶氏字辈:“肇祖渊源深徒寿著簪缨绩善贻辉久存仁有余馨训庭崇礼义宪法在纶经守政维敦益谦祥永致宁育才铸国栋依闾奉双亲圣贤高德尚诗书丹桂尊同宗拾万户支派百亿名耕读居皖北文风泽士林公忠传世远五柳震家声香火乾坤大绵延荫子孙”。

安徽宛陵、当涂陶氏字辈:“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知仁圣义中和孝友睦姻任恤礼乐射御大振家声秉承世德肇锡荣光佑启允茂”。

安微合肥陶氏字辈:“崇(丛)象(贤)诗(词)歌(赋)”。

安徽宣城陶氏字辈:“贤良庭……”

安徽全椒陶氏字辈:“永昌万……”

安徽芜湖陶氏一支字辈:“大定绍宗……”

安徽芜湖陶氏宗谱:“可生宜善训修宗……”

安徽芜湖陶氏一支字辈:“万事承大有运守好时光”。

安徽马鞍山陶氏字辈: “本立道深徳厚以广…………”

安徽无为陶氏一支字辈:“长光裕……”

安徽无为陶氏一支字辈:“章成茂盛宜兴昌发”。

安徽长丰下塘集、陶家湖、埠里陶氏字辈:“荣华孟应兆冯泰中贤良吉德传有庆存新理志强”。

安徽巢湖陶氏字辈:“宗明德……”

安徽淮北陶氏字辈:“甲云建吉广延嗣绪”。

安徽陶氏一支字辈:“芳怀福电……”

安徽阜阳陶氏字辈:“之夫(玉以)龙(丙)真祥”。

安徽定远、湖南靖州陶氏字辈:“成宗辉祖先德永芳秉礼守义世毓贤良”。

安徽凤阳、山东威海陶氏字辈:“嘉传遵俊泽伦宪启家升恩义纬思广范章智宝成”。

安徽六安陶氏字辈:“国家世继怀宏忠厚”。

安徽宿州陶氏一支字辈:“兆廷洪(兴)广言四绪”。

安徽宿州墉桥区(大营二中)陶氏字辈:“兆廷洪(兴)广言四绪”。

安徽宿州陶氏一支字辈:“兆廷洪(或兴)广言四绪”。

安徽当涂陶氏字辈:“朝明良家……”

安徽芜湖陶氏字辈:“大德启宏基善述宗”。

安徽长丰陶氏一支字辈:“吉德传有庆存兴理国强”。

安徽长丰陶氏一支字辈:“存仁有余馨旭”。

安徽寿县陶氏字辈:“元宏学如善应良克师昌”。

安徽庐江陶氏字辈:“德自龙方善”

贵州沿河县陶氏字辈:德义万仕仁 再正通光达 远立佐朝廷 本治国中心

浙江宁波、定海洞岙万荣陶氏字辈:“嘉靖祖宗德忠孝允朝廷性学冠”。

浙江宁波、定海盐仓共裕陶氏字辈:“文武义禄忠良正邦安宁嗣世存道德积善有余庆希言耕儒业教子传名芳”。

浙江宁波、定海紫微陶氏字辈:“志全兴……”

浙江泰顺陶氏字辈:“孔颜曾闵雍孟程朱长传道统永为聪敏”。

浙江瑞安陶氏字辈:“乔崇酉佑仁贺经福绍百文千万世文昭忠邦(旻显)洪宗(秉)得(璋)志(俊)存(杰)永(贤)惟(良)一启士正九应茂芳大兆文学家道常光”。

浙江泰顺陶氏字辈:“永文良□友金圣朝廷振家”。

浙江新昌、会稽鉴湖陶氏字辈:“幸昌纯粹经聪明睿智祖述章奏”。

浙江绍兴、会稽三都陶氏字辈:“建业传家基德可绵世泽贻谋垂训继述勇振宏声”。

浙江婺州、通化陶氏字辈:“会定荣仁智风尙阜俊伟明贤恺悌敦崇礼义忠良显达清廉懿范雍熙和睦宪堂常发福田”。

浙江东阳、义乌陶氏字辈:“元敏隆锡维敦厚微典昭垂孝廉整肃纲常家永保绍承训彦恒绵”。

浙江丽水、宣平陶氏字辈:“资质英俊杰仁义礼智信福禄寿泰荣华富贵卿天道大仲得明时海日元有德清邦祥国家庆兴隆”。

浙江黄岩陶氏字辈:“大朝叔九天光嗣宗毓秀”。

浙江临海陶氏字辈:“原思仕廷伯仲荣昌华国朝光叔季文芳西都毓秀东岳开基和宗康乐甫世雍熙”。

浙江缙云云滩村陶氏字辈:“宗祖彝伦叙昭穆棠棣嗣兴孝友敦英才道德恒康泰仁义清廉敬让温良惠和善崇谟烈诗书礼乐文明盛俊杰贤豪世泽昌”。

浙江缙云筠川村陶氏字辈:“歳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岗剑号巨阙珠称豪光果珍李柰采重介将”。

浙江缙云湶塘村陶氏字辈:“睦族百仟万亿进修正忠文武高崇善淳厚富盛昌荣星晋康泰隆德敬慈祥恺悌端家道声名永远长温良恭俭让倡礼尙杨”。

浙江浦江陶氏字辈:“鸿开兴创基泽美思贵重佳章应元嘉成绍启维道彦圣登云守经达权通义继承永世”。

浙江会稽、湖南祁阳支陶氏字辈:

谔房支派:“士学大正明廷世登承其祖德永望贤能”;

谏房支派:“士学观光家际荣昌宏基绍启忠孝传香”;

详房支派:“世裔源远宗泽孔长宜绳先志可步前芳”;

三房合派:“承先怀祖德步武望贤良厚泽同沾荫宏基冀显扬修齐崇孝友敦睦重伦常奕代书香继千秋冶续芳”;

合族改派:“承先怀祖德望贤能仁兴义盛祥发贤恒宏基肇启武敏扬芬泽隆积厚修齐治平”。

浙江金华、四川苍溪陶氏字辈:“士裔履德泽传家启诗书丕继思中正积善德庆余祥瑞钟时彦经伦裕邦昌宗耀光辉远富延世代长”。

湖北黄岗、大冶金牛陶氏字辈:“元勋克俭有德至高上舜隆庆文士开邦诗书世泽堂构家声鸿图永定俊业维新大启先哲裕后光前贻谋志远望圣希贤仁义礼信详瑞其恒顺守法纪万代昌全”。

湖北黄冈、大冶铁山陶氏字辈:“兴富守清龙舜中君世辅易远尔天文光安茂永福济陵传德业克绍应丰隆道学承先绪义方教子崇正心宜达用立志自成功相继贤才懋荣华万代同”。

湖北麻城陶氏一支字辈:“立孝宜敦饬尊亲必性生本原经笃厚作述尚贤能瑞定慈和颂祥多福寿赓会逢昌运晋凤诏庆恩荣甫卿汝添日以玉世人一克文思应之启鸣懋守德惟崇嘉正志光良友继士如承宗可延万年永邦兆”。

湖北麻城陶氏一支字辈:“玉宗万正启一世永之荣尔崇兴隆盛月照大光明吉祥长浩俊才智建国昌贤德仁和义伟业定宏辉”。

湖北麻城沙河、重庆万州陶氏字辈:“有(友)唐(朝)开基业(泽)继续发其(奇)强天地人和永远于斯(世)”。

湖北天门陶氏字辈:“英敏单方齐家治国文学武梁”。

湖北黄冈陶氏字辈:“耳从兴农顺月照大光明”。

湖北黄冈武穴陶氏字辈:“大启金纯秀光生玉太荣”

湖北汉川陶氏字辈:“忠正传家远修齐永世昌守成崇绍述作德启贤良”。

湖北襄樊陶氏一支字辈:“正先德安守”。

湖北襄樊陶氏一支字辈:“讲克明典……”

湖北襄阳陶氏字辈:“春永作化长继舒云传香”。

湖北南漳陶氏字辈:“伦常典礼茂德增容”。

湖北武汉陶氏字辈:“启明茂守德维宏家正治”。

湖北孝昌陶氏字辈:“仁义道德守之则正”。

江西迁湖北陶氏字辈:“英敏端芳齐家治国文学武梁一朝朝廷百代永康”。

江苏南京陶氏字辈:“大德文昌盛世正本君心定家承庆尚伟祖永延长”。

江苏新沂陶氏字辈:“计红永昌……”

江苏高邮陶氏字辈:“长广殿凤正忠厚永久远传家万世昌”。

江苏江宁陶氏字辈:“德翟延鸿绪敬盛照文渊”。

江苏苏州陶氏字辈:“殿庭文明士习恩应鸿昌学成安帮贵福寿正延长”。

江苏灌云陶氏字辈:“步贵立学维”。

江苏溧阳、常州陶氏字辈:“仁元应武德师映克懋鼎祖”。

江苏徐州陶氏字辈:“宝计宏永昌”。

江苏沭阳陶氏字辈:“殿庭文明士习恩应鸿昌学成安帮贵福寿正延长”。

江苏连云港陶氏字辈:“洪文明志……”

江苏灌云陶氏字辈:“步贵立学维”。

江苏宿迁、泗洪陶氏字辈:“锡家景正德(玉)殿(长佃)继(同友)士守”。

江苏吴江陶氏字辈:“言忠思祖……”。

江苏泗洪陶氏字辈:“锡家景振德殿(佃长)继(友)士守成”。

广西平乐县陶氏字辈:“济世良才光祖烈……”

宁夏固原市陶氏字辈:“宗正文俊万……”

陶姓宗族特征

1、陶姓南迁要早于其他姓氏。早在两汉时期,陶姓已有人渡过长江并繁衍发展。

2、陶姓多品性高洁之人。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山中宰相陶弘景,率众起义的陶峙岳,不同流合污的陶铸等。

陶姓姓氏名望

陶姓古代名人

古代名人(4张) 陶谦(132年~194年),字恭祖,丹杨(今安徽当涂东北)人。汉末群雄之一,官至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名将,大司马,都督八州诸军事,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惜时如金,主政广州时,朝夕运躄,以励其志,为人称道。

陶渊明(约352年~426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传世名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先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卒谥贞白先生,时称“山中宰相”,南朝南齐南梁时期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陶安(1315年~1368年),字主敬,安徽当涂人。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参幕府,入翰林,政绩卓著,为制定明代乐章礼仪,典章制度做出重要贡献。卒于官,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

陶凯(?~1373年),字中立,自号“耐久道人”,浙江临海人。出身寒微,聪颖好学,常以诗文书画交友,颇负盛名,被誉为当时文坛之首。深得朱元璋赏识,被朝廷征召,官至礼部尚书,为制定明代乐章礼仪,典章制度做出重要贡献。

陶宗仪(?~1412年),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人。明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博学工诗文,善书法,好藏书,尤多精抄本。筑室名“南村草堂”,代表作有《辍耕录》、《说郛》等。

陶汝鼐(1601年~1683年)字仲调,别号密庵,湖南宁乡人。明亡削发为僧。工诗文词翰,海内有“楚陶三绝”之誉。文隽逸,有奇气,词赋尤工。书法初出入米芾,晚为颜鲁公,所过寺院辄为制碑铭联榜,至今宝贵。

陶窳(1657年~1719年)字甄夫,号楚江陶者,巴陵(今湖南岳阳)人,工诗文,精书、画,能篆刻。

陶澍(1779年~1839年)字子霖,号云订,湖南安化人,清代大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卒赠太子太保衔,谥文毅。

陶姓近代名人

陶成章(1878年~1912年),字焕卿,号陶耳山人,浙江会稽陶堰人,光复会创立者之一。曾两次赴京刺杀慈禧,后积极奔走革命,设北伐筹饷局、光复军司令部,任总司令。后被蒋介石、王竹卿暗杀,年仅35岁。

陶孟和(1887年~1960年),原名履恭,祖籍绍兴,生于天津,社会学家,1949年10月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创始人,对科学院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现当代名人(11张) 陶行知(1891年~1946年),徽州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等。  

陶峙岳(1892年~1988年),又名陶纪常,号岷毓,湖南宁乡人。中共优秀党员、早期民主主义革命先锋战士、著名爱国将领、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陶元庆(1893年~1929年),字璇卿,浙江绍兴人。民国时期著名美术家、画家和书籍装帧艺术家。曾为鲁迅的《祝福》、《故乡》、《坟》、《朝华夕拾》等多幅作品设计封面画,在装帧艺术中的成就前无古人。

陶冷月(1895年~1985年),原名善镛,世称冷月先生,江苏苏州人,著名画家。传世作品《松雪》、《月梅》等,有《冷月画集》三册行世。

陶希圣(1899年~1988年),名汇曾,字希圣,笔名方峻峰,湖北黄冈人。史学家, 历任国民党总统府国策顾问、设计委员主任委员、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日报董事长,中央评议委员等职。

陶博吾(1900年~1996年),名文,字博吾,别署白湖散人、栗里后人,江西彭泽人。诗、书、画造诣皆深,书法绘画沉雄厚重、古傲拙朴、奇异生动,诗文情感真挚、意境超远,著述颇丰,有《博吾诗存》等。

陶铸(1908年~1969年),湖南永州人,中共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卓越领导人,曾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等职。

陶国清(1911年~1992年),安徽金寨人,原名陶明和。1929年入伍,,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军分区司令员、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街。

陶亨咸(1914年~2003年),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机械工程技术领导工作,为机械工业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陶汉章(1917年~2010年),江西进贤人,开国少将。出身于五代书香世家,早年追随吉鸿昌反蒋抗日。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平生著述颇丰,约有100余万字。

陶大镛(1918年~2010年),生于上海,著名经济学家。生前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荣誉会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等职务。

陶诗言(1919年~2012年),浙江嘉兴人,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生前从事大气环流和天气动力学研究工作,为中国天气预报业务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陶姓当代名人

陶德麟,1931年10月生,湖北武汉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武汉大学哲学教授,博导,曾任武汉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召集人等多项职务。

陶玉玲,1934年10月生,江苏镇江人,中国影视演员,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代表作品有《霓虹灯下的哨兵》,《柳堡的故事》等。

陶文铨,1939年3月生,浙江绍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

陶文钊,1943年2月生,浙江绍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陶喆,1969年生于香港,华语创作流行歌手,实力派唱将,有华语R&B音乐教父和台湾Babyface的美誉。代表作有《爱很简单》《蝴蝶》《沙滩》《Melody》等。

陶晶莹,1969年生于台湾,祖籍辽宁。台湾主持人、歌手、作家,有着台湾主持界“三后一王”之称。曾获金钟奖最佳女主持人奖,主持节目有《大学生了没》、《超级星光大道》。

陶虹,1972年生于江苏无锡,著名影视演员,曾获金鸡、华表、飞天最佳女演员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建国60周年突出贡献奖等。代表作有《阳光灿烂的日子》、《春光灿烂猪八戒》等。

陶哲轩,1975年生,澳大利亚华人,澳洲惟一荣获数学最高荣誉“菲尔茨奖”的澳籍华人数学教授,是继1982年的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

陶昕然,2006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暗夜心慌慌》,从而进入演艺圈。

陶慧敏,1978年进入瑞安越剧团当演员。

陶红,1992年在校期间主演讲述儒商孟洛川的电视剧《东方商人》,该剧获第1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连续剧奖。

陶慧,2005年,她荧屏首现,因主演《蓝狐》中的“宁宁”被人们所熟知。

陶大宇,1983年,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毕业后加入无线电视出道。

陶泽如,1989年,凭借电影《晚钟》、《阴阳界》、《欢乐英雄》获得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陶灏景,2008年,陶灏景因在学校晒太阳的时候被导演拉去试片,从而获得电影《80后》的参演机会,正式进入演艺圈。